2021年4月25日

道家六大养生原则(萧天石)

道家因宇宙之化,通天地之统,顺万物之情,达死生之权,融会此四大体系中的自然规律,而立下其大经大法,初看来似与物相反,与道相反,其实,反通于道!正反相生,正反相成,因之,而行反得正,行正得反。故老子曰:“反者,道之动;弱者,道之用。”故反其道而行之。恒能因反而得正。居正以行正,正极则反;居反以行反,反极则正。物不可极,极则必反,此天道也。天道循环,正反相通,终始无端。其成也毁也,其毁也成也;即成即毁,即毁即成。其生也死也,其死也生也;即生即死,即死即生。刚柔动静,强弱大小,高下尊卑,长短多少。凡一切相对待者,莫不可作如是观,故行反守反,可以至大顺。本此原理,就应用于人生日用常行的行为规律,归纳出几个很简单的养生原则。

一曰守柔守弱

老子曰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;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。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_。”
故养生以养其柔弱为贵。善养其柔可以胜刚,善养其弱可以胜强。体宜柔,气宜柔,心宜弱,志宜弱。
凡事尤须持之以柔弱,而不可临之以刚强。好勇斗狠,非所以为强也。
故老子以“专气致柔”为教,以“效法婴儿”为教。且夫柔非真柔,弱非实弱,乃以柔弱为用、为守也。

二曰守谦守下

太上曰:“谦为天德,下为地德。处尊而能谦,居上而能下,此合天地之德也。”
修其下而不居其上,修其谦而不居其盈。下修而上达,多损而益盈。
《易》曰:“一谦而四益。”能自守谦下而安之,则乐自在其中矣。
谦所以得人,下所以居上也。

三曰守雌守后

老子以知雄守雌,知先守后为教。牝阴柔而顺应,常以静胜牡,而圣人常能以后制先。
守雌则自得其阳,守后则自得其先。
静而后能定,定而后能感,感而后能应,不得已而后起,后起则可以应无穷.
故老子以“不敢为天下先”为宝。而以“后其身”为教。养生之道,尤以不先动为务。
故曰:“人皆争雄,己独取雌。”“人皆争先,己独取后。”雌所以制雄,后所以制先也。

四曰守愚守拙

天玄子有言:“圣人不用智而守愚,不用巧而守拙。智则日凿,而愚则返朴;巧则自伪,而拙则还醇。”
养生之大病,在有知见病,知见病以现代语言之,即“思想病”,人莫不困于知见,束于知见,执于知见,而死于知见。
故曰:“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大勇若怯,大辩若讷。”

五曰守虚守静

老子曰: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”
虚极静笃为道家养生之大本大根。
虚极则空灵在心,静笃则清明在躬。虚极则万相自冥,静笃则一阳来复。
此为入圣之本,复命之根。
故曰:“人皆贵实,己独取虚;人皆贵动,己独取静。”良以“静里方知玄机大,虚极始能妙死生”也。

六曰守退守亡

太上曰:“大进若退,大得若亡,大有若无,大藏若虚。”
知进而不知退,亢龙有悔。知得而不知亡,灾祸并至。
故老子曰:“功成、名遂,身退,天之道。”夫利害相生,祸福相倚,得失相继,存亡相基。
故曰:“圣人以退为进,以亡为得。”大退即大进,道家贵 “返还婴儿”是也。大失即大得,佛家重“究竟无得”是也。
即得即无得,无得即得。即亡即无亡,无亡即亡。

以上仅就与世道相反而实相生相成的几个养生原则,列举一二,以概其余。举一反三,推之即可得其余矣。唯知之易,而行之实难。道家全重实行实修,实践实证。

其次如:恬淡所以养性,虚静所以养心,无为所以养道,守义所以养德,寡欲所以养精,外物所以养气,全真所以养神,皆为千古不易之养生大法。人生在世,苟无事于富贵功名,孰得而贫贱之!苟无专于长生久视,孰得而寿夭之!正如马丹阳所谓:“世间无爱物,烦恼不相随”也。

庄子有云:“大块载我以形,劳我以生,佚我以老,息我以死。”故死即生之休息,而人贵能“达生乐死”。能了然于“生时死顺”之义,了然于“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”之义,则自可哀乐不入,而坦然作逍遥游矣。此与佛家之以生老病死为苦者,其相去实不可以道里计。故养生之要,切不可执着生死现象,迷而不解。老子曰:“死而不亡者寿。”人能自安其性命之情,死生无与于我,则自无往而不怡然自得矣!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