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,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之目的。
本法的起源,可上溯至远古时期,先民们衣不遮体,为“动作以避寒”,遂有模仿动物之动作的体育运动,较早见诸文字者,譬如《庄子·刻意》有“熊经鸟伸,为寿而已矣”等记载;譬如长沙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《导引图》中,也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。
将“五禽戏”整理总结成为一种养生疗法并应用于临床者,为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,他认为“人体欲得劳动,但不当使极尔。动摇则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犹户枢终不朽也”,阐述了运动锻炼对祛病健身的积极意义。为此,华佗指出:“我有一术,名五禽之戏: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鸟。亦以除疾,兼利蹄足,以当导引。体有不快,起作一禽之戏,怡而汗出,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。”
《后汉书·艺文志》中载有《华佗五禽诀》、《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》等书名,但这些书皆已佚失,目前所见较早载录“五禽戏”具体练法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《养生延命录》。此外,《道藏·太上君养生诀》一书亦载有五禽戏,其文字与《养性延命录》略有出入。后世所流行的五禽戏练法不下十数种,动作变异较大,但基本精神相仿。
以下我们介绍《养性延命录》和明代《万寿仙书》中所传的两种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