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5日

养生酒——关于选酒、禁忌与解酒

       饮酒与养生保健关系密切,尤其酒与药物的结合更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,酒可以行药势。古人谓“酒为诸药之长”。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,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,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。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。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,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、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,均可溶于酒精之中。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中。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,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,发挥溶解作用,促进置换和扩散,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。酒还有防腐作用。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不变质,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。

       以下收集整理关于选酒、禁忌与解酒之类的常识以飨养生同好。

1、什么是好酒?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2.饮量适度:
      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。古今关于饮酒的害处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,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。少饮有益,多饮有害。宋代邵雍诗日:“人不善饮酒,唯喜饮之多;人或善饮酒,难喜饮之和。饮多成酪酊,酪酊身遂疴;饮和成醺酣,醺酣颜遂酡。”这里的“和”即是适度。无太过,亦无不及。太过伤损身体,不及等于无饮,起不到养生作用。所以,饮酒不能无顾忌,醉酒也不能听之任之。

       3.饮酒时间;

       一般认为,酒不可夜饮。《本草纲目》有载:人知戒早饮,而不知夜饮更甚。既醉且饱,睡而就枕,热拥伤心伤目。夜气收敛,酒以发之,乱其清明,劳其脾胃,停湿生疮,动火助欲,因而致病者多矣。由些可见,之所以戒夜饮,主要因为夜气收敛,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,热壅于里,有伤心伤目之弊;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,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,伤人之和。此外,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,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。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,认为冬季严寒,宜于饮酒,以温阳散寒。
 
       4.饮酒温度:

       在这个问题上,一些人主张冷饮,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。主张冷饮的人认为,酒性本热,如果热饮,其热更甚,易于损胃。如果冷饮,则以冷制热,无过热之害。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:酒“理直冷饮,有三益焉。过于肺入于胃,然后微温,肺先得温中之寒,可以补气;次得寒中之温,可以养胃。冷酒行迟,传化以渐,人不得恣饮也。”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,他说酒“最宜温服”,“热饮伤肺”、“冷饮伤脾”。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,但不要热饮。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,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。
 
       5.辨证选酒:

       根据中医理论,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、气血运行迟缓者、阳气不振者,以及体内有寒气、有痹阻、有瘀滞者。这是就单纯的酒而言,不是指药酒。药酒随所用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,用补者有补血、滋阴、温阳、益气的不同,用攻者有化痰、燥湿、理气、行血、消积等的区别,因而不可一概用之。体虚者用补酒,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;有寒者用酒宜温,而有热者用酒宜清。有意行药酒养生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作选择。

       6.坚持饮用:

       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,久之乃可受益,饮酒养生亦然。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:“凡服药酒,欲得使酒气相接,无得断绝,绝则不得药力。多少皆以和为度,不可令醉及吐,则大损人也。”

       7. 饮酒的禁忌:

       (一)饮必小咽:正确的饮法应该是慢饮,喝的太急容易损伤肠胃和肺。
       (二)勿混饮:不同的酒有不同成分,多种酒混饮易产生新的有害成分,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、头痛等。
       (三)空腹勿饮:唐孙思邈《干金食治》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。因为酒进入人体后,乙醇是靠肝脏分解,肝脏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,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,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,造成肌理失调、肝脏受损。因此,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、水果,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。当然,饮食后也不宜饮酒。
       (四)勿强饮: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,自己也别赌气争胜,不能喝硬往肚里灌。
       (五)《本草纲目》对饮酒的禁忌强调:“凡酒忌诸甜物,酒浆照人无影(注:含杂质多,混浊,不清晰)不可饮”;“酒合乳饮,令人气结。同牛肉食,令人生虫。酒后卧黍穰,食猪肉,患大风”;烧酒“与姜蒜同食,令人生痔”,“北人习而不觉,南人切不可轻生饮之”;酿酒有毒,“热疾、齿疾、疮疹人,不可饮之”;葡萄酒“至二三年,乃有大毒(注:已成为细菌的培养基)”,不可饮;“醉卧当风,则成癜风。醉浴冷水,成痛痹”;“酒后食芥及辣物,缓人筋骨。酒后饮茶,伤肾脏,腰脚重坠,膀胱冷痛,兼患痰饮水肿、消渴挛痛之疾”。这些说法有的是经验之谈,需要进一步研究;有的是科学总结,确实是经得起推敲的,与现代的研究结论无二。如酒后饮茶的问题,一直被误认为是解酒的窍门,实际上,酒后饮茶,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的损害是很严重的。饮酒后酒中的乙醇通过胃肠进入血液,在肝脏中转化成乙醛→乙酸→二氧化碳和水,之后由体内排出。酒后饮茶使茶叶中的茶碱迅速对肾发挥利尿作用,促使在肝脏中尚未分解完的乙醛提前进入肾脏。乙醛是一种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有害物质,而肾脏又没有这方面的解毒功能。所以,经常饮酒又习惯在酒后饮浓茶的人,肾病的发病率相对就高,这同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的说法完全相吻合。另外,酒中乙醇的刺激作用本已相当强烈,加上喝浓茶对心脏产生的刺激作用,心脏因此受到的恶性刺激迅速增加,心脏病的发病率也会呈上升趋势。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