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2日

古籍精华——老年人饮食养生八大原则

  合理的饮食,可以使人身体强健,益寿延年,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,在节制饮食方面均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宝贵的经验。以下八个原则可供老人们参考和借鉴。
  
  一、饮食有节,忌暴饮暴食
  
 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减退,胃肠适应能力较差,暴饮暴食不但会造成消化不良,而且还是诱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老年人饮食要有规律,尽可能少食多餐,不饥饿,不过饱,要定时定量。正如《养生避忌》中说“善养生者,先饥而食,食无令饱:先渴而饮,饮勿过冷。食欲少而数,不欲顿而多”,告诫人们应饮食有节,不暴饮暴食。此外,老年人还应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。《养病庸言》中说:“无论粥饭点心,皆宜嚼得极细咽下。”《医说》中云:“食不欲急,急则损脾,法当熟嚼令细。”
  
  二、忌肥甘厚味
  
  肥甘厚味,是指非常油腻、甜腻的精细食物。这类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,容易造成肥胖。另外,过食油腻食物,对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,还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,从而影响对营养的正常吸收。古人对此早有论述,明代养生专书《寿世保元》中说:“善养生者养内,不善养生者养外,养内者以活脏腑,调顺血脉,使一身流行冲和,百病不作。养外者咨口腹之欲,极滋味之美,穷饮食之乐,虽肌体充腴,容色悦泽,而酷烈之气,内浊脏腑,精神虚矣,安能保全太和。”老年人应多吃蔬菜水果,少食膏粱厚味,以使神清体健,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。
  
  三、不可偏嗜
  
  老年人饮食宜保持多样化,不要偏食、偏嗜。各种食物都有它固有的营养素,饮食多样化,才能保证营养平衡如偏食、偏嗜,就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。《保生要录》中说:“凡所好之物,不可偏耽,耽则伤而生痰所恶之物,不可全弃,弃则脏气不均。”《黄帝内经》中也说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。”均说明必须合理饮食,不可偏嗜。
  
  四、不勉强进食
  
  老年人的厌食,一般有生理性厌食、心理性厌食和病理性厌食等几种,无论出现哪一种厌食,只要没有食欲,就不要勉强进餐。梁代陶弘景的《养生延命录》曾指出:“不渴强饮则胃胀”,“不饥强食则脾劳”。对待厌食,积极的办法是调整饮食,加强体力活动,保持愉快的心境,创造轻松的进餐环境,烹调出色、香、味、形俱全的、能诱人食欲的饭菜。
  
  五、忌怒后进食
  
  孙思邈说:“人之当食,须去烦恼。”古人还有“食后不可便怒,怒后不可便食”之说。是说进食应保持心平气和,专心致志,才能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。
  
  六、忌过冷过热饮食
  
  老年人宜适温而食,过冷或过热的饮食会损伤消化道黏膜,特别是食道黏膜,久之甚至会引发食道癌。另外,过食生冷还会损伤脾胃,老年人应忌之。
  
  七、忌过咸,宜清淡
  
  中医自古以来主张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,忌过咸。如饮食过咸,摄入盐量过多,易造成高血压,进而影响心肾功能。《内经》中说:“味过于咸,大骨,气劳,短肌,心气抑”,“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”。《医论》中也说老人饮食应“去肥浓,节酸咸”。饮食除应少盐外,还应在食物的加工上多采用清蒸、炖等方式,多吃汤、粥,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。
  
  八、注意餐后养生
  
  《千金方》中云:“食毕当漱口污,令人牙齿不败,口香”,“食饱令行百步,常以手摩腹数百遍,叩齿三十六,津令满口,则食易消,益人无百病。饱食则卧,食不消成积,乃生百病”。古人的这些饮食养生原则。不仅给我们以启示,而且也被现代科学证明,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。

  (作者: 郑卫生)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